多通道蠕動泵同步精準分配與灌裝的關鍵,在于把“機械同步”“流量標定”“實時補償”“數字集成”四個環節做成閉環。以下從原理、控制策略到工程實現作系統梳理,并給出典型應用數據,供設計與選型參考。
一、機械層:一體泵頭+獨立伺服
1.一體成型泵頭:現代灌裝線把8、16、32只滾輪芯做在同一鋁合金基座上,共用一根加粗主軸,由單臺伺服電機驅動,從根源上保證“轉速同步”。
2.一泵一通道:為避免軟管差異造成分配誤差,不再采用“一機串聯多泵頭”思路,而是每個通道獨立配置一臺微型伺服蠕動泵,體積與泵頭一體化,電氣上通過總線并聯,機械上并排卡入不銹鋼底板,既節省空間又便于單通道在線維護。
3.低脈動軌道:對0.1–2mL微量灌裝,采用“三輥錯位+圓弧軌道”設計,可將脈動系數降到1.5%以下,減小飛濺與泡沫,有利于±1%精度實現。
二、控制層:總線架構+獨立校準
1.同步時鐘:所有伺服驅動器通過EtherCAT或CANopen接入主控PLC,周期同步抖動<1µs,保證各通道電機轉角一致。
2.單通道校準:灌裝前系統依次驅動每個通道,用電子天平稱重十次取平均,自動建立“脈沖數—質量”線性系數;不同軟管、不同液體均可一鍵生成獨立曲線,消除彈性壁厚差異帶來的3–8%原始誤差。
3.在線補償:灌裝過程中,稱重組件按10Hz頻率回傳實際值,PLC運行PID運算,在下一輪灌裝即刻修正脈沖數;連續運行8h后,漂移可控制在±0.5%以內。
4.缺瓶止灌:每通道有獨立光電輸入,信號無效時該軸自動降速并回吸,避免液體滴漏;當產線換瓶或故障停機,無需整體降速,保證其他通道節拍不變。
三、工藝層:防滴回吸+快速換管
1.回吸角度0–1000°可設,配合0.1s延時,可在滾輪停止后瞬間反轉,形成10–30µL負壓回吸,杜絕“掛滴”污染瓶口。
2.管路易清洗:僅需松開前壓塊即可抽出硅膠管,30s完成更換;對多品種小批量生產,可先用回收模式把殘液回送至原料桶,再換管切換配方,交叉污染風險極低。
3.參數配方:觸摸屏可存儲50組配方,一鍵調用灌裝量、回吸角、速度曲線,滿足0.1mL–10L不同規格;通過USB或以太網導出批次數據,符合GMP審計追蹤要求。
四、選型與調試要點
1.泵頭與軟管匹配:低黏度液體選2.4mm壁厚“高透明硅膠”,黏度>2000cP選3.3mm壁厚“耐壓硅膠”,可顯著降低彈性滯后。
2.伺服電機慣量比:建議負載慣量JL≤3JM,否則高速啟停易造成過沖,影響±1%精度。
3.校準頻率:新管首班必校;連續生產每2h抽檢3通道,發現漂移>0.5%立即觸發全通道重校。
4.電氣防護:驅動器噴三防漆,外殼304不銹鋼,滿足IP54,可直接用75%酒精沖洗,符合食品與藥品衛生等級。